close


 


【寫在演出之前】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南台灣的土地之歌          簡上仁


 



土地是滋潤、養育我們的母體。我們生於斯、長於斯,台灣是我們賴以生長的「共同母親」。自日治時代在台北設立總督府以來,台北逐漸繁榮,並成為當今台灣的政治、經濟及外來文化的重心。然而,台北雖然華麗,但從開發史實、風土民情及文化特色而言,「南台灣」才是真正具有「台灣味」的所在。


過去,由於強制執行的「國語政策」及打壓本土文化成長的措施,使得本土母語及文化產生了斷層現象,鄉土歌曲也隨之萎縮。近些年來,雖然亡羊補牢,在國小教育中實施每週「一堂課40分鐘」的母語教學,但效益不大,對發揚鄉土母語歌謠的幫助也十分有限。如今,在大台北地區,年輕一代能使用母語交談的人已寥寥無幾;而南部地區,因母語文化的根,紮得較為深厚,普遍而言,聽講母語的能力和對本土文化的理解要比北部地區好了一些。母語是形塑鄉土歌謠的特色和風格的根基,也因此,筆者自2008年以來,陸續在南台灣舉辦「台灣風創作歌曲研習班」,乃亟盼能在南台灣捉住復興台灣鄉土歌曲的最後希望。而這次推出「南台灣之歌」,也算是這個理念的實踐。


這次的演出曲目:有是我近三年來,在高雄舉辦「台灣風創作歌曲研習班」時,教學相長的作品;有些是我近年來寫作「土地的歌」系列歌曲中的一部份。節目內容分成四個單元:


(一)行過的路:〈牛犂歌〉,源自平埔西拉雅族的祭歌,是原住民與漢族的血統與文化的融合的象徵。〈一隻鳥仔〉是日人佔據台灣時,台灣人唱出期待能收復美麗鄉土的悲壯心情。〈台東調〉是恆春人遠赴開發新家園的記事,也是台灣開發史的縮影。〈討海人〉,高雄美麗島事件過後,藉著討海人向大自然搏鬥、不屈不撓的精神,鼓勵台灣人們應該追隨先人的脚步,承繼民主聖火。


(二)美麗風光:〈柴山初秋〉,歌誦高雄的柴山之美,立秋後,更是詩意盎然,令人嚮往。〈半屏山傳奇〉,不只敘說半屏山的故事,更具教育意義。〈凹底山〉讓孩子們認識咱的鄉和歷史。〈我愛高雄〉唱出高雄人的榮譽與自信。〈嘉南平原〉是台灣最早的開發地,風和日麗,一望無際。


(三)咱的特產:〈台灣的咖啡〉,告訴你台灣的咖啡有醉人的香味,尤其北緯23.5度的產品為最上品。〈南部蕃薯〉,台灣的蕃薯都美味可口,南部的更具台灣人的「蕃薯味」。〈南台灣特產歌〉,細數南台灣的各類特產,唱來讓人直流口水。


(四)人文特質:〈山櫻的春望〉,一首追求誠摯與優質的浪漫情歌。〈若是到恆春〉,除了讓人飽覽當地風光,陳達古樸的歌聲更是勾起人們對他的懷思。〈唱著心內彼條歌〉是紀念陳達的歌,也藉此鼓勵年輕朋友勿忘老祖先留下的音樂遺產。〈永保安康〉的小車票,珍藏著慈母的關懷之情。〈嘉義查某〉道出嘉義女子的温純、質樸與可愛,是男士心怡的好伴侶。〈衛武營〉,具有棄武從文的特殊意義,更是南台灣充滿活力和希望的藝文重鎮。


        在歌者方面,除邀請傑出的聲樂家姜怡君、詹喆君、施履誠,及優秀的年輕歌者洪孟君及蕭佳竣参與演出,更特邀高雄市兒童合唱團共襄盛舉。整場演唱會,曲曲描繪出南台灣獨有的人文、風土、景緻與情感,唱出濃烈淳樸的「台灣味」,歡迎闔家蒞臨觀賞。


        從事台灣歌曲創作三十餘年,各類作品共四百餘首,幾乎都以台灣土地上的人、事、物為素材,我就稱它們為「土地的歌」。一直希望能有系統的,把這一系列的「土地的歌」,陸續發表出來,與大家結緣。「南台灣之歌」是這一系列的第一場,期盼先輩同好不吝指正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簡上仁的音樂之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